最近,优酷平台推出了一部新剧,瞬间吸引了我的注意。
这部剧的名字听起来有些严肃,甚至带点普法宣传的意味,但当你真正点开观看时,情节的展开着实让人吃了一惊:一位检察官公然宣称自己是黑恶势力的保护伞,而在法庭上,嫌疑人更是突然翻供,高喊冤屈,仿佛整个司法链条都在合力编织一个错综复杂的冤案故事……
这不禁让人联想到《人民的名义》的影子,但又远超其上,难道国产剧的尺度真的已经开放到这种程度了吗?
《以法之名》
故事发生在东平市。一位名叫乔振兴的检察官离奇身亡,他的尸体以一种极其诡异的方式——被冻结在一处瀑布之中——被发现。
法医的初步判断指向了溺亡。然而,刑警队沿着河道向上排查,在一个冰封的窟窿旁发现了乔振兴的车辆。车内并无打斗痕迹,只有他的随身物品和一件外套,而在副驾驶的座位底下,赫然躺着一个空的白酒瓶子……
警方的初步推测是:乔振兴可能在深夜独自驾车至此,喝光了酒,随后凿开冰面,选择了一种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……
然而,几天之后,一段令人震惊的视频在东平市不胫而走。视频中,乔振兴面对镜头,神情凝重地承认:“我是万海集团这个涉黑组织的保护伞,我收了他们的钱,答应为他们洗白罪名……”
一时间,街头巷尾议论纷纷,不少人开始相信这位检察官是因为贪污受贿而畏罪自杀。但乔振兴的老同学,同样是检察官的洪亮,却对这一切感到疑窦丛生。
在洪亮记忆里,老同学一直是个怀揣理想、正直纯粹的人,怎么会突然间就堕落至此?而且,乔振兴的死状也疑点重重:案发现场找不到他的手机,他本身有严重的酒精过敏,平时几乎滴酒不沾,车里的空酒瓶又作何解释?
更令人费解的是,这一切都发生在“万氏集团涉黑案”的开庭审理当天。
法庭之上,戏剧性的一幕上演了。原本被控涉黑的嫌疑人突然当庭喊冤,高声辩解:“万海集团根本不是黑社会,我们是被冤枉的!”瞬间,法庭秩序陷入混乱……
《以法之名》于6月24日晚间登陆优酷平台,独家播出。这部作品是优酷“白夜剧场”守正系列三部曲的首部,其灵感源自真实案件,由张译、李光洁、蒋欣等一众实力派演员倾情演绎,更值得一提的是,它还得到了最高人民检察院的专业指导。
网络上,观众的评价热烈:“纪录片式的开场,真实感扑面而来,又紧张又刺激!”“司法系统内部主动出击,清查内部的蛀虫,这个设定简直太酷了!”许多人认为,这难得是一部情节扎实、不靠套路和狗血吸引眼球,而是用真实感抓住观众的国产佳作。
编剧在这部剧中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尝试:开篇就抛出了一个人物众多、线索复杂、情节甚至有些烧脑的案件。观众必须全神贯注,才能理清头绪。对于习惯了节奏缓慢、情节松散的剧集的观众来说,这种信息密度极高的叙事方式可能需要一个适应过程,初看时甚至会感到有些晕眩。
然而,当你追剧三四集后,随着前因后果、人物动机、各方利益纠葛逐渐清晰,你会发现故事的张力越来越强,悬疑氛围也愈发浓厚。
乔振兴究竟是自杀还是他杀?他的死与背后的黑恶势力是否有关联?
万海集团真的是无辜的吗?那个声名狼藉的“万氏集团涉黑案”是否经得起推敲?
司法体系内部究竟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“内鬼”?每个人似乎都可能是嫌疑对象……
这些疑问如同藤蔓般在脑海中盘旋,让人迫不及待想要知道后续的发展。
值得一提的是,尽管这部剧探讨的是严肃的检察侦查题材,但它并没有变成一部冷冰冰的法律条文宣讲课。相反,它在叙事中充满了浓厚的人文关怀。
洪亮更像是我们身边那些普通的中年人,曾经的激情与理想或许已经褪色,如今只想安安稳稳地工作,守护好家庭这份温暖。但他所在的检察院第十一部,却肩负着一项特殊的使命:监督各类案件的审理过程是否合规,是否存在造假或徇私舞弊的行为。换言之,他们需要审视检察院的公诉是否严谨,法院的判决是否公正,警察的抓捕和取证是否合法,监狱的管理是否规范……
当洪亮被省检察院指派去复查备受关注的“万海案”时,随着调查的深入,他内心深处对真相和公平正义的渴望被重新点燃。
一方面,乔振兴的死让他痛失好友,震惊之余又难以置信。他无法接受老同学会走上贪污受贿的道路,但又不得不承认,自己其实并不真正了解那个在公众面前完美无瑕的老乔。白天在人前,他强忍悲痛,只有到了晚上躲进厕所,才能放声痛哭。
另一方面,乔振兴的直接上级,东平市检察院的代理检察长李人骏,也是洪亮的大学同窗。洪亮发现,随着调查的推进,李人骏的表现越来越令人捉摸不透,他很可能就是那个隐藏在司法体系内部的“内鬼”,甚至可能与乔振兴的死有关……
一个好友惨死,另一个好友却成了嫌疑人,洪亮的内心在痛苦中不断挣扎、撕裂……
这个角色塑造得相当立体,他不仅有坚持原则、秉公执法的一面,也有普通人的恐惧、迷茫和想要逃避的时刻,他的无助感让人倍感真实。
这部剧最让我感到意外和震撼的,是它毫不避讳地直面现实中的黑暗面,将“扫黑除恶”的主题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尖锐高度。我们太久没有看到如此敢于触碰敏感地带的国产剧了。
我们习惯了国产剧中那些模式化的正面形象,而这部剧则展现了司法系统内部更为复杂、多层次的众生相:这里有手持正义之剑的执法者,有勇敢吹响哨声的揭露者,也有在利益面前摇摆不定的掌权者。
比如,张文菁,她曾是万氏集团的辩护律师。为所谓的“黑社会”辩护,这本身就是一件不被大众理解的事情,但她却有着自己的职业坚守。她认为,万氏集团确实存在一些违法犯罪行为,但将其直接定性为“黑社会”,未免过于草率。她敏锐地察觉到,公安机关收集的证据存在诸多疑点,难以站住脚。
在那个几乎所有人都希望“万海案”顺利推进的环境下,无论是司法部门还是民间舆论,她原本可以选择顺水推舟。但她过不了自己那关,强烈的职业素养和良知驱使她站出来,勇敢地质疑。然而,个人的力量终究渺小,她的声音如同石沉大海,无人问津。最终,她选择了铤而走险,在法庭上让嫌疑人喊冤。
她勇敢吗?当然。但编剧并没有将她塑造成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英雄,反而细腻地刻画了她内心的恐惧。当她看到家人、同事因此受到威胁,当她得知检察官乔振兴也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,她选择了认罪、选择了沉默。
即使是那些为了正义发声的人,也有他们胆怯的时刻。这种真实感,反而让我们更加珍视她当初那份发声的勇气。
再比如,郑雅萍,这位被省检察院派来复查案件的铁腕女检察官。她办案风格雷厉风行,乍一看,完全符合“爽剧大女主”的形象。
审讯时,她眉头紧锁,青筋微露,语调看似温柔,却字字铿锵,句句紧逼,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她眼神中那股无形的压力。
然而,这次的调查异常艰难,涉案人员似乎都心照不宣地选择了隐瞒。郑雅萍只能一遍又一遍地提问,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、细节和逻辑上的漏洞,尖锐地追问。
你能感受到她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,以及那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信念。但同时,你也能体会到她的无力感和挫败感。她并非无所不能的执法者,很多时候,她只是在硬撑。而这种一丝不苟、事无巨细的审问,想要穿透那层看似密不透风的保护网,直抵真相,捍卫正义,该是何等的困难。
还有代理检察长李人骏,目前来看,这是剧中最为复杂、难以界定的人物。他既有急功近利的一面,渴望升迁,忍不住对同学吐露心声:“在我任内,我把‘万海案’办成了铁案。” 他还不避嫌地向洪亮打探消息:“省里派你们来复查,到底想查什么?” 甚至在配合复查的某个瞬间,他的表情异常复杂,似乎在害怕什么即将暴露。
但与此同时,他也有重情义、主持正义的一面。作为领导,他对下属有欣赏,也有保护。乔振兴曾是“万海案”的主办检察官,案件久诉不下,上面施压,是李人骏一直为他挡着。后来,乔振兴被调离,这是组织安排,但李人骏对此一直耿耿于怀。
当乔振兴的死因逐渐揭开,他也陷入了崩溃:“老乔如果是自杀,我的责任是导致他抑郁;如果是他杀,也是我间接害了他……” 这个角色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多面性。一个人再好,也有缺点;一个人哪怕犯下过错,也可能保留着一丝善良。这才是一个真实、复杂的人。如果后续剧情让李人骏走向“黑化”,那也将是一个极具说服力的反派形象。
除了角色塑造上的复杂性和多面性,这部剧在展现司法腐败治理方面也显得格外大胆。剧中充斥着许多令人咋舌的高能情节,让人不禁感叹编剧的“胆子真大”。
公安局里,关键物证竟然被偷偷调包篡改;检察官公然威胁被告:“认罪认罚,可以轻判;不认,就等着坐穿牢底吧!” 律师为了捍卫辩护权,付出了惨痛的代价:被诬陷入狱、律师事务所被砸、同事被打……
更令人细思极恐的是,黑恶势力竟然能将爪牙伸入监狱,直接威胁律师:“再不老实,就动你的女儿!” 所有涉案人员似乎都被捂住了嘴巴,要么被收买,要么被威胁,稍有异动,便可能招来杀身之祸。
检察、公安、法庭、监狱……司法系统的每一个环节,似乎都可能被黑恶势力渗透,这简直骇人听闻。
而最令人感到不安的是,当“扫黑除恶”可以被当作地方政绩,当司法人员办案有了KPI考核,面对案件时,客观公正的立场就变得异常艰难。
“万海案”备受瞩目,一旦起诉成功,便能成为全国典型;反之,则可能沦为反面教材。在这种巨大压力下,司法系统可能会不惜一切代价,强力推动案件的进程。此时,一个坚持原则的检察官,反而成了他们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。
个体要对抗庞大的权力体系,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……
我们都知道,司法保障是公民权利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。而这部剧则更进一步地告诉我们,比这更重要的,或许是对司法系统本身的监督。
当法官的一句话,就能决定一个人是自由还是囚禁;当检察官的一纸诉状,就能将人送上法庭。如此巨大的权力,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督,将是何等危险。
司法监督,就是给那些“手握法槌的人”戴上“紧箍咒”。这并非源于不信任,而是因为权力需要被约束、被制衡,错误需要被及时发现和纠正。
而这,正是洪亮所在的第十一部所肩负的使命。这份工作并不讨喜,容易得罪人,说白了就是“自己人查自己人”。监督的对象,可能是老同学、老同事、老领导……要顶住压力,坚持原则地进行监督,需要极大的勇气和定力,甚至需要一种“舍得一身剐”的魄力。
但正如洪亮所言:“司法是为了约束公民,但执法者更应该接受司法的约束,这样才能保证司法的公平公正。” 内部自查,如同刮骨疗毒、壮士断腕。刀刃向内,既是魄力,也是改变的开始。
从目前更新的剧情来看,这部剧的尺度与走向已经大大超出了最初的预期。究竟谁是幕后的最大黑手?司法系统内部,又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“内鬼”?
领航优配-炒股配资代理-无息外盘配资-股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